王傳福
,哭了。8月9日晚,在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
,站在舞臺中央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細數(shù)比亞迪20年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歷程,提到中國汽車終于站起來了,數(shù)度哽咽。有人認為,王傳福的眼淚
,不僅為比亞迪而流,也為中國汽車而流。(相關資料圖)
發(fā)布會的會場外
“14億中國人在情感上需要自己的世界級汽車品牌
無論是王傳福的眼淚
隨后
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說“為這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開創(chuàng)者鼓掌”
不過
民營車企三強中的另外兩家
8月11日
吉利的緘默
事實上
從幾年前的“黑水軍”,到現(xiàn)在的實名舉報
比亞迪呼吁中國汽車在一起
比亞迪的A面
狂飆
“2019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當時比亞迪只有一個目標
不過
在業(yè)內看來
首先
其次是成本
此外
不過,盡管比亞迪目前已經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首先,比亞迪賴以生存的產業(yè)鏈垂直整合模式重新受到推崇
其次,比亞迪試圖通過易四方
、云輦等筑起技術護城河,并借此推出高端品牌騰勢、仰望等,但比亞迪目前在市場上的核心優(yōu)勢仍然是性價比,在消費者認知中比亞迪仍是一個“中低端”品牌,品牌溢價較低,利潤率并不高。第三,憑借三電技術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上半場取得了領先,但行業(yè)正向智能化下半場過渡,而智能化是比亞迪的一大短板。裹挾
把比亞迪同另外11家車企擺在臺前
,比亞迪收獲了祝福,但并不是每一家車企都愿意與王傳福分享喜悅回應與否
作為一位工程師
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轉型
5月25日,長城汽車一封舉報比亞迪部分車型涉嫌整車蒸發(fā)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聲明
有業(yè)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一位汽車發(fā)動機從業(yè)人士告訴記者,相對于使用高壓油箱
,常壓油箱能夠降低600-1000元的成本,但無法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然而,比亞迪方面表示
,能夠借助技術專利實現(xiàn)排放達標。不過,目前暫不清楚比亞迪使用常壓油箱實現(xiàn)排放達標的具體技術邏輯。8月9日
,王遠力稱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已就長城汽車對比亞迪的舉報問題,展開聯(lián)合調查。背后的是是非非
,目前還難有定論。撇開尚待官方定性的油箱問題
,從低端車起家到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第一,行業(yè)內更大的爭論是,比亞迪此番以類似新能源汽車“帶頭大哥”的姿態(tài)呼吁中國汽車在一起,與其在行業(yè)內真實的價值與地位并不相符。比亞迪雖然在銷量上取得了領先,但是并沒有能夠碾壓其他競爭對手的絕對實力和底氣。從商業(yè)的邏輯來看
,比亞迪高呼中國汽車要在一起符合自身的利益,但過于理想。而在現(xiàn)實世界里,每家車企都想活下去,行業(yè)的領導者不一定就是比亞迪,曾經站在中國汽車最高點的吉利和長城當然不會心甘情愿地認比亞迪做“大哥”。情懷牌是一把雙刃劍。比亞迪高呼中國汽車在一起
,是否有裹挾著其他企業(yè)別再揪著“常壓油箱”的問題,尚且不得而知,但油箱問題懸而未決,可能是比亞迪未來的一大隱患。較量
事實上,王傳福
、魏建軍近20年
,長城、吉利、比亞迪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國汽車產業(yè)的頭部企業(yè)們在彼此激烈的競爭中不斷變換著市場位置。王傳福,專注并死磕新能源的理工男
。在供應鏈垂直整合方面,執(zhí)著持續(xù)投入,構筑了技術和成本護城河。王傳福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階段性需求把握也很準確
,加上戰(zhàn)略定力,純電、混動兩個技術平臺經三輪迭代升級,尤其是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的推出,使得比亞迪實現(xiàn)了將好技術轉化為好產品、好商品的躍進。李書福,全球視野的戰(zhàn)略家
。13年前收購沃爾沃,不僅把沃爾沃盤活了,更讓吉利得到技術加持與蛻變,更孵化出領克和極氪兩個個性鮮明的品牌。從目前來看,吉利集團是最具有國際范兒的中國汽車集團
。它最像一家國際化全球性汽車公司,也感覺沾染了大公司病,不夠“銳”,進攻性和狼性不夠,錯過了新能源發(fā)展很重要的黃金窗口期(2019-2022年)。但是整個布局很強,潛力依然很大魏建軍,非常典型的中國本土初代民營企業(yè)家:夾縫中頑強野蠻生長
“魏建軍軍人般的剛毅,李書福超強的市場嗅覺
然而
“比亞迪市場上攻城掠寨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fā)展
,中國自主品牌的重新排列,比亞迪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守擂者。長城和吉利當然希望打破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
,只有直接正面迎戰(zhàn),主動出擊,沒有退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