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wkeia"><dfn id="wkeia"></dfn></ul>
  • <fieldset id="wkeia"></fieldset>
  • <option id="wkeia"></option>
  • <ul id="wkeia"></ul>
    •  

      [戚悅]夙興夜處:一個(gè)喪葬禮俗的獨(dú)特用語——以《文心雕龍·祝盟》為中心的分析

      發(fā)布時(shí)間:2023-04-28 19:24:29  |  來源:民俗學(xué)論壇  

      點(diǎn)擊上方“民俗學(xué)論壇”可訂閱哦

      夙興夜處:一個(gè)喪葬禮俗的獨(dú)特用語

      ——以《文心雕龍·祝盟》為中心的分析


      【資料圖】

      戚悅

      ?

      原文刊載于《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

      摘 要

      《文心雕龍·祝盟》篇有出自《儀禮·士虞禮》的“夙興夜處”一語

      。對(duì)這一詞語的理解,不僅關(guān)乎對(duì)祭祝之辭的解讀
      ,更關(guān)乎對(duì)古代喪葬禮俗的認(rèn)識(shí)
      ,因而值得深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百砼d夜處”與常用成語“夙興夜寐”僅一字之差
      ,幾乎所有注本皆以二者等同,將其釋為“早起晚睡
      ,言勤勞也”
      ,《漢語大詞典》及各種辭書亦如此解釋,實(shí)則是錯(cuò)誤的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百砼d夜處”特別用于喪葬之禮,指的是侵早起身而夜間獨(dú)坐
      ,意謂日夜不得安寧
      ,頗為形象地描繪了古代喪葬之禮中特定的莊重、肅穆氣氛以及主喪者的凜然恭敬之心
      、巨大悲痛之情和身心疲憊之態(tài)
      。這與表示早起晚睡的普通成語“夙興夜寐”是完全不同的。

      關(guān) 鍵 詞

      夙興夜處

      ;喪葬禮俗

      《儀禮·士虞禮》;《文心雕龍·祝盟》

      李澤厚曾多次強(qiáng)調(diào)

      ,巫史傳統(tǒng)乃華夏文化傳統(tǒng)的根源
      。他認(rèn)為:“中國(guó)文明有兩大征候特別重要,一是以血緣宗法家族為紐帶的氏族體制(Tribe System)
      ,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傳統(tǒng)(Shamanism rationalized)”
      ,而“這理性化的核心乃是由‘巫’到‘禮’”。顯然
      ,認(rèn)識(shí)這一傳統(tǒng)的最重要根據(jù)之一則是祝禱之辭
      ,即“祝告于神明”,由此產(chǎn)生了中國(guó)古代的重要文體——祝文,《文心雕龍·祝盟》篇正是研究相關(guān)文體的專論
      。所謂“由‘巫’到‘禮’”
      ,祝禱之文不同于一般文辭的特點(diǎn)在于其關(guān)乎嚴(yán)肅的禮儀,劉勰說“五禮資之以成”
      ,而喪葬之禮正屬于“五禮”之一的兇禮
      。也正是在談到“祔廟之祝”的時(shí)候
      ,劉勰有一處關(guān)鍵的事類征引
      ,他引用了《儀禮·士虞禮》的“夙興夜處”一語。值得注意的是
      ,現(xiàn)存《文心雕龍》最早的版本唐寫本作“夙興夜寐”
      ,最早的刻本元至正本則作“夙興夜處”。如所周知
      ,在《文心雕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睂W(xué)上,唐寫本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
      ,但在這個(gè)詞語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鄙希骷倚W⒈緞t均不取唐寫本
      ,而取元至正本作“夙興夜處”
      ;對(duì)它的解釋,卻又皆以之為“夙興夜寐”的同義語
      ,謂為“早起晚睡
      ,言勤勞也”。何以如此呢
      ?蓋以“夙興夜處”一語出自《儀禮·士虞禮》
      ,稽考劉勰用語環(huán)境,確當(dāng)淵源有自
      。唐寫本之致誤者
      ,或以“夙興夜寐”乃常用成語,抄者信筆而為
      ;或與后世諸家思路如出一轍
      ,皆以二語同義也。實(shí)際上
      ,“夙興夜處”一語之所以特別用于喪葬之禮
      ,因其有自己的獨(dú)特內(nèi)涵
      ,并非“夙興夜寐”的早起晚睡之意
      ,二者不可混淆。對(duì)這一詞語的理解,不僅關(guān)乎對(duì)祭祝之辭的解讀
      ,更關(guān)乎對(duì)古代喪葬禮俗的認(rèn)識(shí)
      ,因而值得深究。

      劉勰在《文心雕龍·祝盟》篇談及祝辭時(shí)說:“是以庶物咸生

      ,陳于天地之郊
      ;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
      ;夙興夜處
      ,言于祔廟之祝;多福無疆
      ,布于少牢之饋
      。”其中“夙興夜處”一語
      ,范注本曰:“鈴木云敦本處作寐
      。”這里的“敦本”指敦煌唐寫本《文心雕龍》
      ,即鈴木虎雄已指出唐寫本作“夙興夜寐”
      。此后,王利器
      、郭晉稀
      、李曰剛、詹锳
      、林其錟等諸先生均于此語出校
      ,指出唐寫本“處”作“寐”。王利器還特別指出了唐寫本之所以作“寐”的原因
      ,其云:“唐寫本‘處’作‘寐’
      。案《士虞禮》載祔廟之祝,作‘夙興夜處’
      ,唐寫本作‘寐’
      ,此傳抄者以習(xí)見改鮮見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崩钤粍倓t基本照抄了這一校語
      。可以說
      ,王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數(shù)《文心雕龍》研究者的觀點(diǎn)
      ,所以盡管唐寫本在《文心雕龍》校勘中有著極大的權(quán)威性
      ,但這個(gè)字還是被認(rèn)為寫錯(cuò)了
      ,因?yàn)檫@句話有著《儀禮·士虞禮》的根據(jù)
      ,劉勰此處的用語環(huán)境決定了他不可能寫作“夙興夜寐”。但問題是
      ,各種《文心雕龍》的譯注或疏解又幾乎眾口一詞地將其釋為“早起晚睡”
      ,或作進(jìn)一步闡明,認(rèn)為此句指勤勞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
      ,“夙興夜處”之意乃是等同于“夙興夜寐”的。如周振甫的《文心雕龍注釋》
      ,陸侃如
      、牟世金的《文心雕龍譯注》,王更生的《文心雕龍讀本》
      ,周勛初的《文心雕龍解析》等
      ,均作“早起晚睡”;郭晉稀在早年的《文心雕龍注譯》中徑用“夙興夜處”而未加語譯
      ,后來的白話本則譯作“要早起晚睡”
      ;祖保泉的《文心雕龍解說》作“早起晚睡勤于勞作”;吳林伯的《文心雕龍義疏》作“早起晚睡
      ,言勤勞也”
      ;張燈的《文心雕龍譯注疏辨》則謂“即言夙興夜寐”;等等

      誠(chéng)如王利器所說

      ,“夙興夜寐”與“夙興夜處”有著“習(xí)見”與“鮮見”之別,故20世紀(jì)出版的各類成語辭典一般都有“夙興夜寐”
      ,但很少見“夙興夜處”一語
      ;或以其不為成語,如上海辭書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中國(guó)成語大辭典》收錄成語一萬八千余條
      ,便不見此語
      。其他大型辭書,如《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贰掇o源》以及《中文大辭典》等
      ,均有“夙興夜寐”條,但亦無“夙興夜處”一語
      。惟《漢語大詞典》有“夙興夜處”條
      ,其釋義曰“見‘夙興夜寐’”,而其“夙興夜寐”條的釋義云:

      早起晚睡

      。形容勤勞……亦作“夙興夜處”
      。《儀禮·士虞禮》:“曰哀子某哀顯相
      ,夙興夜處不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蹦铣簞③摹段男牡颀垺ぷC恕罚骸百砼d夜處,言于祔廟之祝
      ;多福無疆,布于少牢之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狈段臑懽ⅲ骸百砼d夜處,小心畏忌不惰
      ,其身不寧

      顯然,《漢語大詞典》也以“夙興夜處”同于“夙興夜寐”

      ,與上述諸位先生的理解是完全相同的
      ,只不過注明了這一詞語的來源以及《文心雕龍》的引用,至于所謂“范文瀾注”云
      ,則并非范先生自己的解釋
      ,而是截取其所引《儀禮·士虞禮》的話,且這句話的斷句尚有問題(詳見下文論述)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或許是受到《漢語大詞典》的影響,在本世紀(jì)出版的不少成語詞典中

      ,添加了“夙興夜處”一條
      ,而對(duì)它的理解則無一例外地等同于“夙興夜寐”。如《漢語成語詞典》:“夙興夜寐……早起晚睡
      。形容人勤奮不懈怠……也作‘夙興夜處’
      。”《漢語成語大全》:“夙興夜處……(釋義)見‘夙興夜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缎戮幊烧Z大詞典》:“夙興夜處:見‘夙興夜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百砼d夜寐:早起晚睡
      。形容十分勤勞。也作‘夜寐夙興’‘夙興夜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冻烧Z辭海》:“夙興夜處:同‘夙興夜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p>

      實(shí)際上,“夙興夜處”的祝辭始用于祔廟之禮

      ,據(jù)《說文解字》
      ,“祔”乃“后死者合食于先祖”
      。即在送棺下葬之后,恭迎死者精魂返回
      ,使其入家中祖廟
      ,與先靈共享祭品、一同受祀
      。所以
      ,祔廟之禮仍屬于喪禮,或者至少是喪禮的收尾兼祭禮的開端
      。如果僅僅是向列祖列宗稟報(bào)近況
      ,言己“早起晚睡勤于勞作”云云,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但若在喪葬期間
      ,以此告于新逝的死者,則未免不甚妥當(dāng)了
      。因此
      ,“夙興夜處”是否等同于“夙興夜寐”,是令人生疑的
      。為了解決這個(gè)問題
      ,我們需要追根溯源,詳細(xì)考察《儀禮·士虞禮》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在《儀禮·士虞禮》中,“夙興夜處”凡兩見

      。第一處為:“始虞
      ,用柔日,曰:‘哀子某
      ,哀顯相
      ,夙興夜處,不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编嵭⒃唬骸安粚帲疾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痹嚼^公釋云:“‘夙興夜處,不寧’
      ,言其以神未祔廟之故
      ,日夜為之悲思不安也。此祝祝之辭也
      ,云‘夙興夜處’
      ,則始虞與葬不同日明矣
      。”清代吳廷華亦謂:“悲思之至
      ,無時(shí)自安
      。”故這里的“夙興夜處
      ,不寧”
      ,意為從早至晚,時(shí)刻悲思不安
      ,與“早起晚睡
      ,辛勤勞作”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回事
      。清人胡培翚則云:“‘夙興夜處
      ,不寧’,猶《詩》之言‘明發(fā)不寐’耳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J(rèn)為,此句虞辭相當(dāng)于《詩經(jīng)》中的“明發(fā)不寐”
      。值得注意的是
      ,“明發(fā)不寐”一語出自《詩·小雅·小宛》,而這首詩中正有“夙興夜寐”之語
      ,其云:

      宛彼鳴鳩

      ,翰飛戾天。我心憂傷
      ,念昔先人
      。明發(fā)不寐,有懷二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人之齊圣,飲酒溫克

      。彼昏不知
      ,壹醉日富。各敬爾儀
      ,天命不又
      。 

      中原有菽

      ,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負(fù)之
      。教誨爾子
      ,式穀似之
      。 

      題彼脊令

      ,載飛載鳴
      。我日斯邁,而月斯征
      。夙興夜寐
      ,毋忝爾所生! 

      交交桑扈

      ,率場(chǎng)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獄
      。握粟出卜
      ,自何能穀? 

      溫溫恭人

      ,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戰(zhàn)戰(zhàn)兢兢
      ,如履薄冰。

      在“明發(fā)不寐

      ,有懷二人”句下
      ,毛亨注曰:“明發(fā),發(fā)夕至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追f達(dá)疏云:“夜地而闇,至旦而明
      ,明地開發(fā)
      ,故謂之明發(fā)也。人之道
      ,夜則當(dāng)寐
      。言明發(fā)以來不寐,以此故知從夕至旦常不寐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雇肀驹撌前矊嫷臅r(shí)間,但直到天亮
      ,詩人還沒合眼
      。所以,“明發(fā)不寐”意為徹夜未眠,而終夜不睡的緣由
      ,則是前面提到的“我心憂傷”
      。據(jù)孔穎達(dá)解:“王既才智褊小,將顛覆祖業(yè)
      ,故我心為之憂傷
      ,追念在昔之先人文王、武王也
      。以文
      、武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有此天下
      。今將亡滅
      ,故憂之也。又言憂念之狀
      ,我從夕至明開發(fā)以來
      ,不能寢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奔从耐酰ㄒ徽f厲王)昏庸無能
      ,恐將葬送文王和武王創(chuàng)立的偉業(yè)
      ,詩人不禁為天下?lián)鷳n
      ,思慮過甚以至于徹夜未眠。

      在這首詩的第四章中

      ,還出現(xiàn)了“夙興夜寐”四字
      ,孔穎達(dá)釋曰:“既王位無常,須自勤于政……故當(dāng)早起夜臥行之
      ,無辱汝所生之父祖已
      。”即指晚睡早起
      ,作“勤奮”之意
      ,與今日的用法是一樣的。顯然
      ,《小宛》中本有“夙興夜寐”一詞
      ,但胡培翚卻不說“夙興夜處,不寧”相當(dāng)于“夙興夜寐”
      ,而認(rèn)為其近似于“明發(fā)不寐”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diǎn):一是“夙興夜寐”指勤奮努力
      ,在《小宛》里也是用此意
      ,而“夙興夜處,不寧”卻指憂思不安
      ,兩種狀態(tài)可謂截然不同
      ;二是“夙興夜寐”指早起晚睡
      ,而“夙興夜處”卻指徹夜未眠,二者的基本含義也相去甚遠(yuǎn)
      。反觀“明發(fā)不寐”
      ,可以說非常貼合“夙興夜處,不寧”的含義
      ,即滿心悲思
      ,極為憂傷,乃至天亮也無法入睡
      。則所謂“夙興夜處”之“夜處”
      ,不僅不等于“夙興夜寐”之“夜寐”,而且完全相反
      ,乃是“不寐”之意
      ;“不寐”的原因,非為辛勤勞作
      ,而是憂思不寧也

      《儀禮·士虞禮》中的第二個(gè)“夙興夜處”出現(xiàn)在論及祔廟之禮的部分,其曰:“明日

      ,以其班祔……曰:‘孝子某
      ,孝顯相,夙興夜處
      ,小心畏忌
      ,不惰其身,不寧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眲③脑凇段男牡颀垺ぷC恕菲囊谜从诖恕?jù)鄭玄注
      ,“明日”應(yīng)為“卒哭之明日也”
      。“卒哭”即卒哭之祭
      ,指“卒去無時(shí)之哭”
      。關(guān)于“無時(shí)之哭”,唐代賈公彥釋曰:“禮有三無時(shí)之哭:始死未殯
      ,哭不絕聲
      ,一無時(shí);殯后葬前
      ,朝夕入于廟
      ,阼階下哭,又于廬中,思憶則哭
      ,是二無時(shí)
      ;既練之后,在堊室之中
      ,或十日或五日一哭
      ,是三無時(shí)。練則葬后
      ,有朝夕在阼階下哭
      ,唯此有時(shí),無無時(shí)之哭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焙?jiǎn)而言之,“無時(shí)之哭”就是不分時(shí)間地哭
      ,即所謂“哀至則哭”
      ,這也從側(cè)面印證了清人吳廷華所說的“無時(shí)自安”。至行祔廟禮方可止無時(shí)之哭
      ,故祝辭中的“夙興夜處”顯然是指日夜難眠
      、時(shí)刻不安,而并非指早起晚睡
      、勤于勞作
      。 

      從字面來看

      ,“夙興夜處”跟“夙興夜寐”僅有一字之差
      ,并且下文“不惰”之“惰”又有“懶惰”之意
      ,所以雖然諸位先生知道“夙興夜處”的來源
      ,但是在給《文心雕龍》作注時(shí)未加細(xì)察,仍皆認(rèn)為“夙興夜處”同于“夙興夜寐”
      ,意為不懶惰
      ,也就是勤勞。其實(shí)
      ,“惰”在這里的含義是“懈怠”或“惰慢”
      ,故“不惰”指不敢怠慢,亦即恭敬之意
      。因此這句祝辭的意思應(yīng)為:時(shí)刻心懷畏忌
      ,不敢懈怠惰慢,日夜悲思不安
      。在《文心雕龍》中可譯為“日夜不安”
      。 

      需要指出的是,清代胡培翚曾特別提到《士虞禮》中這段話的斷句問題

      ,其曰:

      蔡氏德晉云:“‘小心畏忌不惰’言中心之敬不敢稍怠也

      ,‘其身不寧’言敬形于身,踧錯(cuò)而不安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苯癜府?dāng)以“小心畏忌”為句,“不惰其身”為句
      ,言心常存畏忌而身不敢惰慢也
      。前虞辭云:“夙興夜處,不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贝烁霭俗侄?/p>

      如上所述

      ,范文瀾在《文心雕龍注》中曾引過這句祝辭
      ,其斷句則與蔡德晉相同。此后
      ,《文心雕龍》各種注本凡有征引者
      ,亦大多如此斷句,如周振甫
      、詹锳
      、李曰剛等皆是如此,惟吳林伯略有不同
      ,其云:“《儀禮·士虞禮》載祔辭
      ,曰:‘夙興夜處,小心畏忌
      ,不惰
      。’”吳先生雖將“畏忌”與“不惰”斷開
      ,但未引后文
      ,則“其身不寧”必然仍為一句。實(shí)際上
      ,誠(chéng)如胡培翚所言
      ,此句是在“夙興夜處,不寧”的基礎(chǔ)上添加了“小心畏忌
      ,不惰其身”八個(gè)字
      ,所以句讀應(yīng)點(diǎn)在“小心畏忌”和“不惰其身”之間。

      其實(shí)

      ,早在胡氏之前
      ,大史學(xué)家司馬光正是這樣理解的
      。他在談到“虞祭”及“小祥”之祭時(shí),有祝詞分別曰:

      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興夜處,哀慕不寧

      日月不居,奄及小祥,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哀慕不寧

      顯然,其于“不寧”前面加上“哀慕”二字

      ,則就不會(huì)有“其身不寧”之誤了
      ,尤其是后一條祝詞,其中正有“小心畏忌
      ,不惰其身”之語
      。清代著名學(xué)者徐乾學(xué)在其《讀禮通考》中言及“小祥”之祭時(shí),所引祝詞也有《書儀》中的這幾句
      ,足見胡培翚之說是確然無疑的
      。 

      看起來

      ,“小心畏忌不惰
      ,其身不寧”與“小心畏忌,不惰其身
      ,不寧”二語似無大的不同
      ,實(shí)則有著微妙的區(qū)別。對(duì)此
      ,桐城派奠基人方苞的一段話可為佐證: 

      未葬以前

      ,耳目思慮瞬息不在于親,則為失其本心
      ,而無所畏忌
      ,又或昏忽懈惰,則形色必違于禮
      ,故著之祝辭
      。《春秋傳》叔向稱范武子之德曰:“其祝史陳信于鬼神
      ,無愧辭
      。”若主喪者及眾主人心無畏忌
      ,身實(shí)懈惰,夙興夜寐
      ,無甚不寧
      ,而以此告于先靈,能不怵然內(nèi)愧
      ,而怍于族姻友黨乎
      ?先王制哭踴之節(jié)
      ,正薦告之辭,皆所以振發(fā)人之本心
      ,而俾自循省也

      他引用《左傳》的內(nèi)容,認(rèn)為稟告鬼神的話語應(yīng)當(dāng)無愧辭

      ,這也就是劉勰所說的“寅虔于神祇
      ,嚴(yán)恭于宗廟”之意。然后
      ,方苞舉出了“有愧辭”的反例來加以說明
      ,即“心無畏忌,身實(shí)懈惰
      ,夙興夜寐
      ,無甚不寧”,其中“心無畏忌
      ,身實(shí)懈惰”正是針對(duì)“小心畏忌
      ,不惰其身”所發(fā),則“畏忌”與“懈惰”乃分指心
      、身二者
      ,且其為密不可分的因果關(guān)系,即“心無畏忌”而導(dǎo)致了“身實(shí)懈惰”
      ,則必“小心畏忌”方能“不惰其身”
      。而“夙興夜寐,無甚不寧”便是針對(duì)“夙興夜處
      ,不寧”而言
      ,即是說“夙興夜處”非但不等于“夙興夜寐”,而且恰恰相反
      ,二者乃是對(duì)立的關(guān)系
      ,其結(jié)果也就有著“不寧”與“無甚不寧”的截然相反的區(qū)別。因?yàn)閺母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早起晚睡的“夙興夜寐”實(shí)則仍有休息
      ,也就意味著“無甚不寧”;日夜不安的“夙興夜處”則是難以入眠
      ,才有身
      、心之“不寧”。所以方苞的這段話不僅充分說明了“夙興夜處”與“夙興夜寐”之所指及意義完全不同
      ,而且也解釋了所謂“不寧”非僅“其身”
      ,而是“小心畏忌,不惰其身”之后的整個(gè)身
      、心之“不寧”
      ,故“其身不寧”的斷句看似有理
      ,實(shí)則非也。

      然則

      ,“夙興夜處”的“處”字究作何解呢
      ?據(jù)《說文解字》:“處,止也
      ,得幾而止
      。”《文心雕龍》各家注本之所以認(rèn)為“夙興夜處”同于“夙興夜寐”
      ,應(yīng)該是把重點(diǎn)放在了“止”義上
      ,并且由此引申出臥床休息的意思。但“處”字的完整含義是“得幾而止”
      ,段玉裁注曰:“人遇幾而止
      。”《說文解字》釋“幾”為“踞幾”
      ,即矮凳
      ,則“得幾而止”便是人遇到矮凳而坐下。故所謂“處
      ,止也”之“止”
      ,其意乃止于“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姟ば⊙拧に哪怠酚性疲骸巴跏旅冶W
      ,不遑啟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泵鄠髟唬骸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暇。啟
      ,跪
      。處,居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芍皢⑻帯本拖喈?dāng)于“啟居”,《詩·小雅·采薇》正有“不遑啟居”句
      ,其意跟“不遑啟處”相同
      。而“居”就是指踞坐,《說文解字》云:“居
      ,蹲也
      。”如《論語·陽貨》曰:“居
      !吾語女
      。”何晏注:“子路起對(duì)
      ,故使還坐
      。”邢昺疏:“居
      ,由坐也
      。”又如蔡邕《釋誨》:“居
      ,吾將釋汝
      。”皆用此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豆盼淖衷b林》在分析“處”的字形時(shí),引《文源》之語曰:“居也
      。象足跡在幾下
      。”又引《說文解字六書疏證》載馮振心語曰:“象趾向后
      ,謂由外入也
      ,就幾而坐,是為處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省皢⑻帯敝疤帯保?dāng)與“居”同義
      ,指踞坐無疑
      。后世所謂“處世”“相處”“處境”等詞,可以說皆來源于此

      與此相關(guān)的是“寢處”一詞

      ,本意為坐臥。如《孔子家語·五儀解》:“哀公問于孔子曰:‘智者壽乎
      ?仁者壽乎
      ?’孔子對(duì)曰:‘然!人有三死
      ,而非其命也
      ,行己自取也。夫?qū)嬏幉粫r(shí)
      ,飲食不節(jié)
      ,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濒敯Ч儐柨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智者長(zhǎng)壽還是仁者長(zhǎng)壽,孔子回答
      ,人有三種死法
      ,其實(shí)都是咎由自取,第一種就是由于作息混亂
      、飲食放縱
      、勞逸無度所致。在這里
      ,“寢處”指“作息”
      ,實(shí)際上便引申自其本意,“寢”對(duì)應(yīng)“臥”或“息”
      ,“處”對(duì)應(yīng)“坐”或“作”
      。又如《淮南子·詮言訓(xùn)》:“凡治身養(yǎng)性,節(jié)寢處
      ,適飲食
      ,和喜怒,便動(dòng)靜
      ,使在己者得
      ,而邪氣因而不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毙奚眇B(yǎng)性需控制作息
      ,這里“寢處”的含義依然是“作息”。此外
      ,也有直接用其本意者
      ,如“流言中外,謗莫能止
      ,在妾之分
      ,寢處難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俺既障n惶
      ,寢處不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俺紤n心如灼
      ,寢處不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寢處難安”“寢處不寧”
      ,就是坐臥不安的意思。明末清初學(xué)者張次仲撰《待軒詩記》,解釋《詩經(jīng)》
      ,其中提到:“‘載寢載興’
      ,念君子而寢處不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拜d寢載興”出自《詩·秦風(fēng)·小戎》
      ,原句為“言念君子
      ,載寢載興”
      。意即時(shí)刻想念著君子,無論是躺下還是起來都不得安寧
      。張次仲將其解為“念君子而寢處不安”
      ,以“寢處”代“寢興”,將“處”用作跟“興”意思相同的字
      ,正說明“處”與“寢”“寐”等語乃是相對(duì)而言
      、其意相反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因此

      ,“夙興夜處”者,乃侵早起身而夜間獨(dú)坐也
      ,意謂時(shí)刻都不得安寧
      。從構(gòu)詞角度來看,“夙”和“夜”是反義字
      ,而“興”和“處”屬近義字
      ,其組合方式也很常見,類似于“朝思暮想”或“左顧右盼”
      。查閱古書可知
      ,“夙興夜處”雖不如“夙興夜寐”之常用,但在歷代文章中也還是可以見到的
      ,如:

      夙興夜處

      ,小心畏忌,不惰其身
      ,一不寧

      夙興夜處,心不遑寧

      故自守邑以來

      ,不能無憂,視此一方之民
      ,政煩役重
      ,百里蕭然,靡有家室。夙興夜處不寧
      ,以究以思

      由于最初用于祔廟之禮,后世也大多將其用于祝辭

      ,所以前兩例的用法
      ,文獻(xiàn)多有。但后一例出于宋代陳襄的《與京西運(yùn)使陳學(xué)士啟》一文
      ,其為日常書信
      ,而并非祭奠之文,然陳氏仍用其本意
      ,表達(dá)自己在做官期間看到百姓生活艱苦
      ,因此徹夜難眠,憂思不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姛o論是在祭祀的祝辭中,還是在普通的文章里
      ,“夙興夜處”皆為“日夜不安”之意
      ,故知在《文心雕龍·祝盟》中也應(yīng)作此解,與早起晚睡的“夙興夜寐”是完全不同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就筆者所見

      ,雖然多數(shù)《儀禮》譯注與《文心雕龍》譯注基本相同
      ,均將“夙興夜處”翻譯為“早起晚睡”,但略有不同的是
      ,少數(shù)《儀禮》讀本的翻譯多少關(guān)注到了“夙興夜處”一語的特定含義
      。如王寧主編的《評(píng)析本白話十三經(jīng)》對(duì)兩處“夙興夜處”的翻譯分別為:“哀子某,哀顯相日夜悲思不安”
      ,“孝子某孝顯相早起夜處
      ,心常存畏忌,不敢怠慢”
      。前者的“日夜悲思不安”是符合“夙興夜處”之意的
      ,后者的“早起夜處”則有模棱兩可之嫌。彭林對(duì)兩處的翻譯則為:“日夜悲痛不安”
      ,“從早起到夜居
      ,小心畏忌,不敢怠惰其身
      ,不敢安寧”
      。所謂“日夜悲痛不安”亦是準(zhǔn)確的,而“從早起到夜居”則隱隱又回到了“夙興夜寐”之意。從兩書對(duì)“夙興夜處”一語均無注釋來看
      ,至少其于這一獨(dú)特成語的重視仍是不夠的
      。 

      綜上所述

      ,“夙興夜處”與“夙興夜寐”確有“鮮見”與“習(xí)見”之別
      ,卻并不意味著這是兩個(gè)說法不同而其意相同的成語,只是一個(gè)少見一個(gè)常用而已
      ,實(shí)則這并非相同意義之成語的不同說法
      ,而是用于不同語境、有著不同含義的兩個(gè)完全不同的成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百砼d夜處”原本是一個(gè)專用于喪葬之禮的成語,具有特定的含義
      ,指的是侵早起身而夜間獨(dú)坐,意謂日夜不得安寧
      ,其頗為形象地描繪了古代喪葬之禮中特定的莊重
      、肅穆氣氛以及主喪者的凜然恭敬之心、巨大悲痛之情和身心疲憊之態(tài)
      ,這與表示早起晚睡而勤勉敬業(yè)的普通成語“夙興夜寐”是根本不同的
      。將“夙興夜處”等同于“夙興夜寐”,不僅丟掉了一個(gè)具有特別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的成語
      ,而且也因之失去了一個(gè)考察喪葬禮俗的重要視角
      。有鑒于此,現(xiàn)有辭書的修訂以及今后新辭書的編纂
      ,理應(yīng)將“夙興夜處”與“夙興夜寐”分列兩個(gè)詞條
      ,并對(duì)“夙興夜處”一語進(jìn)行新的釋義。

      (注釋從略

      ,詳見原刊)

      文章來源:《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免責(zé)聲明:文章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chǎng)

      ,與本號(hào)無關(guān)。

      版權(quán)聲明:如需轉(zhuǎn)載

      、引用
      ,請(qǐng)注明出處并保留二維碼。

      關(guān)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