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wkeia"><dfn id="wkeia"></dfn></ul>
  • <fieldset id="wkeia"></fieldset>
  • <option id="wkeia"></option>
  • <ul id="wkeia"></ul>
    •  

      催收公司變身法律咨詢 兩頭通吃賺大錢

      發(fā)布時間:2022-04-18 11:11:53  |  來源:零點財經(jīng)  

      文:晨曦

      委托法律咨詢公司協(xié)商延期還款這門生意在今年火了。

      伴隨著現(xiàn)金貸

      、商品分期的興起
      ,一些人超前消費,在各個金融機構(gòu)欠下巨款

      然而

      ,近兩年,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
      ,不少人收入下滑
      ,甚至是失業(yè),直到還款時才發(fā)現(xiàn)
      ,囊中羞澀
      ,無力還錢。

      緊接著

      ,超額罰息
      、暴力催收、征信變差等一系列惡果接踵而至
      ,在萬般金融皆征信的當下,如何避免暴力催收
      ,保護征信成為借款人心中的頭等大事

      這時,在社交平臺

      ,一些法律咨詢公司開始登場
      ,他們對借款人保證,只要支付逾期總額一定比例的服務費,就可以幫助與貸款機構(gòu)協(xié)商延長還款期限
      ,并減少利息
      ,甚至還有人稱可以幫忙修復或刪除不良征信。

      無計可施的借款人以為抓住了救命稻草

      ,慷慨付款
      ,期待著美好的結(jié)果,卻殊不知正在一步步落入圈套

      01
      停止催收
      ,協(xié)商還款,

      法律咨詢成中間人

      “網(wǎng)貸實在還不去了

      ,在網(wǎng)上找了一個法律咨詢公司
      ,說可以委托協(xié)商個性化延期還款”三年前,張明從各個貸款機構(gòu)借了不少錢
      ,前前后后加起來有15萬左右

      彼時,張明認為

      ,隨著自己的收入越來越高
      ,完全可以覆蓋每個月的還款,卻沒想到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還款節(jié)奏
      ,先是開店失敗,而后找到新工作不到一年
      ,又遭遇裁員

      “倒霉的事情都讓我給遇到了”張明有些苦惱,剛逾期的時候

      ,貸款機構(gòu)只是發(fā)了短信
      ,后來變成了電話。

      “太糟心了

      ,我就索性不接了”張明以為不接電話
      ,就可以避免被催收,沒想到催收公司的人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家里人

      “他們給我說再不還錢

      ,就直接到我家里去要”張明心里暗想自己家在農(nóng)村,催收人員不可能找過去
      ,但又害怕真的上了門
      ,被鄰居們知道,很丟臉面

      近日

      ,張明在瀏覽某平臺時
      ,看到了一個法律咨詢公司的廣告。

      “停止催收

      ,避免起訴
      ,停息分期,協(xié)商還款”張明說這類公司專門解決信用卡逾期
      、網(wǎng)貸逾期的問題
      ,但他沒有交錢,“我不知道這種公司靠不靠譜”

      在張明的提示下

      ,零點財經(jīng)通過某寶添加了某法律咨詢公司的法律顧問李謙。

      在李謙的要求下

      ,零點財經(jīng)編輯發(fā)送了在各個平臺的欠款資料給她
      。收到資料后,李謙稱鑒于欠款總額為107000元
      ,需要繳納委托費6420元

      付款分三次完成,前期先支付委托費的10%做作為定金

      ,合同簽訂寄回后付款40%做為中期款
      ,此后,一個月之內(nèi)支付委托費的50%作為尾款

      “做這個對你沒壞處

      ,花錢自然有花錢的道理,及時止損最重要”李謙勸說零點財經(jīng)要盡快交錢解決逾期問題
      ,因為一旦平臺對借款人發(fā)起訴訟
      ,他們也無能為力。

      法律咨詢公司充當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李謙稱

      ,繳納服務費之后,借款人只需提供申請貸款時的銀行卡賬號
      ,身份證
      ,以及聯(lián)系方式,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法律咨詢公司的相關人員自會去跟金融機構(gòu)“談判”
      ,申請延期還款的這一年間,借款人不會收到催收電話
      ,也可以不用還錢
      ,談判周期一般為1—14天不等。

      那么

      ,一年之后要還多少錢,延期的一年,是否也需要支付利息

      李謙稱

      ,延期的這一年平臺系統(tǒng)依然會顯示利息,但具體要還多少錢不能給出具體的數(shù)據(jù)
      ,但可以肯定的是
      ,比借款人自己還的錢要少。

      對于一年之后

      ,借款人仍然沒錢還款
      ,如何解決?

      “再繳納借款總額的3%作為服務費

      ,我們重新與金融機構(gòu)協(xié)商還款期限”李謙表示

      無法確定具體的還款金額,二次收費協(xié)商還款日期

      ,含糊其詞的答復
      ,很難讓人不心生疑惑。

      值得一提的是

      ,當問及能否看一下從業(yè)資格證時
      ,李謙直接答復不能,僅提供了自己的工牌與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

      02

      穿上馬甲

      ,催收公司變法律咨詢機構(gòu)

      “現(xiàn)在確實有法律咨詢公司在這么做”某不良資產(chǎn)處置服務商負責人向余告訴零點財經(jīng)“所謂的法律咨詢公司沒啥門檻,就是以前做催收的

      ,換個馬甲”

      相較于催收公司容易被借款人反感,法律咨詢公司似乎更受借款人歡迎

      ,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
      ,法律咨詢公司是兩頭拿錢。

      一方面幫助借款人延長期限可收取服務費

      ,另一方面
      ,法律咨詢公司幫助貸款機構(gòu)解決了回款問題,也能拿到傭金

      法律咨詢公司的業(yè)務還不止這些

      ,一些不良資產(chǎn)處置服務商在接到金融機構(gòu)給出的逾期人名單之后,也會將這些名單交給法律咨詢公司處理

      “我們和債權人(貸款機構(gòu))談回款金額的35%作為服務費

      ,律所拿大頭,四六或者三七
      ,畢竟人家要干活”向余稱法律咨詢公司的出現(xiàn)給催收公司的業(yè)務造成了一定影響

      但其實

      ,如今的催收公司已經(jīng)不如以往那般暴力,“我們已經(jīng)不做電催了
      ,成本太高
      ,現(xiàn)在主做法催”某催收公司負責人稱,一來電催成本太高
      ,二來法催的效果更明顯

      那么,幫助借款人協(xié)商還款日期

      ,降低還款利息
      ,這些法律咨詢公司真的靠譜嗎,有沒有法律咨詢公司就是打相關旗幟的幌子來行騙的

      “這個不好說”這種模式確實存在

      ,但借款人如果要走這條路還是要謹慎選擇。

      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稱

      ,目前
      ,這個行業(yè)魚龍混雜,真的有
      ,假的也多
      ,很多公司標榜自己是債務規(guī)劃師,但實際可能是申請更高利息的借款
      ,先把漏洞補上
      ,后期需要還的錢更多。

      對于法律咨詢公司

      ,該人士稱這既有可能是智商稅
      ,“無論怎么延期,只要開始逾期
      ,就有罰息”

      另一位曾做催收業(yè)務的人稱,所謂的法務自己都會

      ,大概率是忽悠
      ,有錢支付手續(xù)費,不如直接還給平臺
      ,協(xié)商減免逾期利息

      此外,零點財經(jīng)咨詢了業(yè)內(nèi)律師

      ,該律師稱
      ,雖然沒有參與過類似的案件,但感覺有風險
      ,且不建議參與
      ,另稱身邊也沒有接觸該項業(yè)務的律師

      另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如果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借款人一定要注意:
      對于借款人提出的要求全部答應的
      對收費金額愿意一降在降的;
      無法出示相關證件的
      03

      征信修復是騙局 金融機構(gòu)打擊黑中介

      協(xié)商還款,減少利息之外

      ,征信修復
      ,代理維權等騙局也不得不防。通過偽造虛假證明材料等不法手段謊稱可以修復不良征信
      ,誘導消費者委托“代理維權”也是一些不法機構(gòu)的常用手段

      湖北天門的張先生因個人疏忽發(fā)生貸款逾期,找銀行咨詢

      、溝通
      ,尋求刪除不良記錄未果后,他在網(wǎng)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復機構(gòu)
      ,并將一萬元訂金及自己實名辦理的手機卡交給了該機構(gòu)
      ,并約定事成后再付兩萬元。

      不料

      ,征信修復機構(gòu)拿到錢和資料后
      ,不是幫忙修復征信,而是直接以張先生發(fā)起了信訪投訴

      征信修復騙局的案例層出不窮

      ,而像張先生這樣被騙的人更是枚不勝舉,被騙金額最高接近16萬元

      相較于不知情被騙

      ,另有一些借款人則想通過不正當手段,而達到不還款的目的

      據(jù)銀監(jiān)會通報

      ,2021年二季度,銀保監(jiān)會及其派出機構(gòu)共接收并轉(zhuǎn)送銀行業(yè)消費投訴84424件
      ,同比增長25.5%
      ,其中不乏“反催收”人員煽動策劃的情況。

      有數(shù)據(jù)顯示

      ,僅2020年
      ,市面上的代理維權機構(gòu)、征信修復機構(gòu)
      、債務重組公司就增長了近10倍
      ,黑產(chǎn)人員煽動教唆債鬧人員數(shù)量保守估計上千萬
      ,造成財產(chǎn)損失達數(shù)百億級。

      事實上

      ,關于征信修復的騙局
      ,央行早有揭露。

      目前

      ,“征信修復”主要有三種套路:一是收取高額費用后跑路
      ;二是征信培訓、加盟詐騙
      ;三是騙取個人敏感信息
      ,其中第三點尤為危險,不法分子極有可能在套取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
      、銀行卡號
      、聯(lián)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后,通過泄露
      、買賣個人信息從中漁利
      ,甚至利用這些信息冒名網(wǎng)貸,騙取高額貸款利息
      ,危害信息主體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

      在整治層面,2020年

      ,“打擊惡意逃廢債”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2月,中國銀保監(jiān)會表態(tài)
      ,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
      ,加強對“反催收聯(lián)盟”等違法違規(guī)網(wǎng)絡群組的治理。

      近日

      ,人民銀行總行印發(fā)《關于開展“征信修復”亂象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工作的通知》
      ,決定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國范圍內(nèi)組織開展“征信修復”亂象專項治理“百日行動”

      落實到地域

      ,自去年截至目前,遼寧
      、北京
      、海南、湖南
      、廣東
      、山西、重慶、杭州等多省市監(jiān)管部門已相繼跟進
      ,嚴厲打擊金融領域惡意投訴
      ,征信修復等違法行為。

      面對不法機構(gòu)的肆意猖獗

      ,金融機構(gòu)們也抱團聯(lián)盟
      ,對其進行圍剿,今年3月
      ,以“打擊金融領域黑產(chǎn)
      ,維護金融秩序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目標,馬上消費
      、平安普惠
      、招聯(lián)金融、中銀消費金融
      、新網(wǎng)銀行、富民銀行等十余家機構(gòu)共同成立了 “打擊金融領域黑產(chǎn)聯(lián)盟”(AIF聯(lián)盟)

      AIF聯(lián)盟成立啟動儀式

      一位AIF聯(lián)盟成員稱

      ,“雖然各家機構(gòu)的用戶群體、組織架構(gòu)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
      ,但卻有共同的方向
      ,即將打擊黑產(chǎn)斗爭到底,將隱藏的黑產(chǎn)組織暴露在陽光下
      、扼殺在萌芽中
      。”

      近日

      ,聯(lián)盟成員之一——馬上消費協(xié)助就警方抓獲了一名代理維權黑中介
      ,而該中介正是以“征信逾期修復”為名,成功騙取了逾期用戶數(shù)萬元“服務費”

      教唆逾期用戶逃避債務

      、誆騙逾期用戶修復征信收取服務費,違法分子的的花樣不斷翻新
      ,不明真相的借款人一不小心便會落入陷阱
      ,不但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損失了金錢
      ,甚至可能被金融機構(gòu)列入失信黑名單

      “最好能自己解決,不要輕易相信外面的機構(gòu)”業(yè)內(nèi)律師表示

      ,除正當?shù)倪€款路徑外
      ,沒有經(jīng)過官方公布或認可的其他路徑,都不值得信
      ,借款人最好不要以身犯險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jīng)濟新聞

      2014-2020  經(jīng)濟資訊網(wǎng)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制.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