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產業(yè)科技
(資料圖片)
前不久
,KK集團因招股書失效,引來外界對其IPO進程和資金狀況的非議。KK集團對此回應,招股書失效是正常機制,IPO進度正常。近日
,KK集團更新了招股書,繼續(xù)推進港股上市進程
。再次遞表的同時
,KK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業(yè)績答卷,營收
、毛利水平均同比提升
,經營利潤也實現(xiàn)扭虧。
作為潮流零售概念里的種子選手
,KK集團創(chuàng)立于2015年
,是國內領先的潮流零售企業(yè),旗下?lián)碛蠯KV
、THE COLORIST調色師
、X11、KK館等多個品牌
,覆蓋了生活潮流
、美妝潮流、文化潮流
,以及進口商品多個領域
。
憑借成熟供應鏈生態(tài)、多品牌戰(zhàn)略布局
、精準化客群定位以及門店渠道能力
,KK集團的毛利水平逐年提升,進而拉動業(yè)績向上突破
。招股書顯示
,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KK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為30.4%、37.6%、40.1%、46.0%。
2020年至2022年
,KK集團的營收分別為16.46億元、35.24億元、35.51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xiàn)營收14.46億元,同比增長47.85%;經營利潤1.31億元,經調整凈利潤0.86億元。營收增長利潤改善
,主要受KK集團的單店盈利模型驅動,從單店到多店再到多品牌復制,以點帶面助推KK集團盈利能力提升。解鎖人貨場新場景
KK集團的單店利潤模型已經在拳頭品牌KKV中得到驗證,而模型的內核就在于全新的人貨場場景
。KKV是KK集團推出的首個精致生活潮流零售品牌
,首店一經推出,便以高顏值、高人氣和高銷售額,成為新興現(xiàn)象級購物中心熱門主力店品牌。KK集團將KKV的目標客戶群體定位為15-35歲年輕消費者
,并針對作為Z世代消費者看重消費體驗、拒絕奢靡消費、在乎消費品味的新型消費理念,重新構建人貨場新格局,打造具有可復制性的爆款單店盈利模型。“人”方面
。除了精準定位消費群體畫像外 ,KKV敏銳洞察當下年輕人排斥在線下購物場景中的無效社交的痛點,打磨出一套“三無服務”準則
,即“無會員
、無活動、無服務”,店員只會在顧客有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甚至不允許店員說“歡迎光臨”,以求為到店顧客提供最舒適、放松的消費環(huán)境。
這種“自助式”購物形式
,將零售賣場對人的依賴程度降到最低,就要求流程高度標準化。KK集團以系統(tǒng)驅動標準化,如KPOS系統(tǒng)和KVCM系統(tǒng),從賣場的現(xiàn)金流量、貨架展示、訂單處理等方面,再到評估產品適銷性和消費者喜好等,實現(xiàn)高效管理各種智能,從而實現(xiàn)“人效”的高度轉化。“貨”方面
。作為潮流零售品牌,KKV的作用是在消費者與潮牌之間搭建橋梁。KK集團嚴格把控選品環(huán)節(jié),堅持以數(shù)據(jù)驅動選品模式 ,在經過網羅新品、上會篩選后,必須再經過門店試銷,以實際市場數(shù)據(jù)決定是否上架,與是否被替代,快速迭代,優(yōu)勝劣汰,保證源源不斷的上新量。嚴格的甄選機制
,也同樣適用于能為KKV提升品牌形象和質量保證的國際知名品牌,以確保每一個上架品牌都符合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目前KKV已與MUJI、貝蒂斯、SK-II、芙麗芳絲等知名品牌達成合作
。
KKV也扮演著傳播新品牌的重要角色,致力于發(fā)掘小眾化的新興品牌
,積極與年輕設計師合作開發(fā)單品
,在保證商品矩陣多元化的同時,也始終保持時尚性和獨特性
。
KK集團與供應商之間采用 “買斷制”合作
,即無代理,品牌和供應商直接合作
。在降低供應商的銷售運營成本
,吸引更多品牌入駐的同時
,有利于集團縮短鏈路獲得更低的采購價,提升毛利空間
,終端產品定價更具性價比優(yōu)勢
。
數(shù)據(jù)顯示,KKV目前共向千余個第三方品牌合作伙伴采購商品,涵蓋食品
、日用品
、化妝品、潮玩等十余個品類,涉及超20000個SKU。
“場”方面
。與名創(chuàng)優(yōu)品“小而精”的門店不同,KK集團將每個KKV門店都當作旗艦店打造,擁有300至3500平方的標志性超大空間,絕大多數(shù)門店面積超過1000平方。除了高明度、高飽和度的明黃主題色
,還是“頂天立地”的產品墻, KKV門店設計都具有顏值高、視覺沖擊力強的特點,做到靠門店外觀一眼吸引路人關注。策展型陳列、獨創(chuàng)“十二宮格”貨架和爆款設計,打造“一步一場景”的沉浸式購物體驗。2022年下半年,KK集團推出KKV3.0 “超集貨輪”主題店
,以全新的航海形象亮相
,帶來更新穎別致的休閑購物體驗。店面設計充滿趣味性且能多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