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金公司
、華泰證券和農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如祺出行國內運營主體為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
。據悉
,如祺出行由廣汽集團和騰訊聯合發(fā)起創(chuàng)立,騰訊為第二大股東
。2019年
,如祺出行于廣汽、Tencent Mobility領投及其他投資者參投的創(chuàng)始輪融資后注冊成立
。2023年
,如祺出行完成由廣汽工業(yè)領投,小馬智行
、SMBC
、DMR、廣州產業(yè)投資集團等機構投資者參投的A輪投資
。同年
,公司完成由廣汽工業(yè)領投,合肥國軒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參投的B輪投資
。一個備受資本追逐且擁有兩大巨頭鼎力支持的網約車平臺
,能否叩開港股的上市大門?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6月30日(報告期內)
01
虧損難題,大灣區(qū)“老二”市場份額壓力不小
,如祺出行的收入依次為4.04億
、10.14億、13.68億
、9.13億
;收入成本依次為4.96億、12.59億
、15.14億
、9.83億;出行服務的收入依次為4.00億
、10.12億
、12.50億、7.91億
;其中
,網約車服務收入依次為3.88億、10.05億
、12.45億
、7.90億。網約車業(yè)務是如祺出行收入的主要來源
。報告期內
,網約車服務所得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96.0%
、99.2%
、91.0%、86.6%
。其中
,2020年至2022年,出行服務的月均活躍乘客數分別為33.81萬名
、103.17萬名
、120.38萬名,年復合增長率為88.7%
。截至2023年上半年
,公司出行服務的月均活躍乘客數量為116.02萬名及月均活躍司機為2.86萬名。其中
,報告期內
,收入成本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22.8%、124.2%
、110.7%
、107.7%。如祺出行的收入成本主要包括司機服務費、支付予運力加盟商的管理費
、IT服務費
、付款處理成本、第三方出行服務平臺的服務成本及汽車服務站的成本與生態(tài)服務相關
。其中
,司機服務費(即公司向司機支付的服務費)為收入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報告期內
,司機服務費依次為4.23億
、11.77億、12.90億
、7.85億
,占比依次為85.2%、93.5%
、85.2%
、79.9%。在收入成本超過了總收入的情況下
,報告期內
,如祺出行的毛損依次為9221.8萬、2.45億
、1.46億
、7068.9萬。同時期
,公司經營虧損分別為2.98億、6.83億、5.62億、3.10億;除稅前虧損依次為2.99億、6.85億、6.27億、3.45億;經調整凈虧損依次為2.99億、6.69億、5.31億、2.81億;經調整凈利潤率依次為-74.1%、-66.0%、-38.8%和-32.2%
。也就是說
,如祺出行三年半凈虧損達19.56億元
,經調整后凈虧損為17.8億元。此外
,各期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22.8%
、-24.2%、-10.7%和-7.7%
。如祺出行解釋稱
,盡管于往績記錄期間經歷了顯著增長,但公司于整個往績記錄期間產生毛損
,主要是由于如祺出行于業(yè)務發(fā)展初期階段擴大地理覆蓋范圍及獲取新用戶而產生高昂收入成本
。報告期內,如祺出行的銷售及營銷開支依次為1.53億
、2.65億
、2.31億、1.10億
,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38.0%
、26.1%、16.9%
、12.0%
;其中,推廣及營銷開支依次為1.28億、2.22億、1.62億、7283.5萬,占比依次為83.2%、83.8%、70.1%、66.4%;與推廣及營銷開支有關的應付款項依次為1974.0萬、8284.1萬、3610.2萬、4451.0萬。截止至2023年6月30日,銷售與營銷人員共172人,占比為38.4%。招股書顯示,推廣及營銷開支占銷售及營銷開支的很大一部分,主要包括廣告費用、實地推廣費用、品牌推廣服務費用、公司就用戶向新乘客推介網約車服務給予的推薦獎勵、公司就乘客使用順風車服務給予乘客的獎勵。 除此之外,報告期內,研發(fā)開支依次為4328.0萬、1.17億、1.05億、5766.6萬;占相應期間收入10.7%、11.5%、7.7%、6.3%。其中,截止至2023年6月30日,研發(fā)人員共173人
,占比為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