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wkeia"><dfn id="wkeia"></dfn></ul>
  • <fieldset id="wkeia"></fieldset>
  • <option id="wkeia"></option>
  • <ul id="wkeia"></ul>
    •  

      短訊
      !實物分配股票退出可避免集中拋售對股價沖擊但需要避免拆散減持

      發(fā)布時間:2022-11-09 09:38:50  |  來源:中財網(wǎng)  

      股票實物分配可以規(guī)避短時間集中拋售

      ,但不會改變減持退出方式,需要規(guī)避大股東拆散減持

      股票實物分配

      ,成為資本市場一個機構(gòu)退出渠道,雖然看好聲音一片
      ,但也需要拆散減持重現(xiàn)
      ,制度亟待規(guī)范

      上海臨理持有的瀾起科技全國首單實物分配股票(注:非交易過戶方式)試點落地,一級市場IPO退出困境有“新解”

      ,上海臨理是為了承接瀾起科技私有化股權(quán)而設(shè)立的專項基金
      ,2014年11月,完成對赴美上市的瀾起科技私有化之后
      ,至今已近8年
      。按照7至10年的基金存續(xù)時間計算,上海臨理已經(jīng)到了退出期


      (相關(guān)資料圖)

      瀾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

      ,曾于2013年在納斯達(dá)克掛牌上市,IPO價格是10美元/股
      ,發(fā)行了816.5萬股普通股
      ,融資凈額為4690萬美元,按照當(dāng)時IPO價格
      ,瀾起科技市值接近2億美元
      ,但上市以后,命運多舛
      ,在2014年私有化回國
      ,私有化退市的時候估值才6.93億美金,按照當(dāng)時匯率
      ,大概是40多億元人民幣

      瀾起科技持股比例達(dá)到4.75%,按照周二瀾起科技收盤價計算63.2元計算

      ,總市值高達(dá)714億元
      ,參與私有化 的機構(gòu)投資者獲利異常豐厚,有十倍以上投資收益
      ,很多機構(gòu)自然退出欲望十分強烈,管理人指出:“投資人希望盡早兌現(xiàn)投資收益
      ,也有一部分機構(gòu)基金比較年輕
      ,則希望等到更適合的時間點再退出”。這是一種很客觀的觀點

      市場對于重要股東減持股份較為敏感

      ,瀾起科技也不例外,根據(jù)公開資料
      ,上海臨理持有的4.75%股份等限售期到了以后
      ,瀾起科技投資者憂慮股東減持,上海臨理等13家機構(gòu)通過詢價轉(zhuǎn)讓瀾起科技的股份
      ,股價也出現(xiàn)了一些較為明顯的異動
      ,畢竟減持?jǐn)?shù)額較大
      ,上海臨理目前持股市值在33.9億元左右,如果集中在短時間內(nèi)二級市場拋售
      ,就可能引發(fā)股價異常波動
      ,不僅僅上海臨理減持難以完成,就是強勢減持
      ,也會帶來收益下降
      ,二級市場投資者也可能頗有意見。

      為了降低機構(gòu)退出對二級市場股價的影響

      ,拓寬退出通道
      ,2022年7月8日,證監(jiān)會啟動了私募股權(quán)基金
      、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工作
      ,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約定,將私募股權(quán)創(chuàng)投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fā)行前的股份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向投資者(份額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一種安排
      ,上海臨理為了減少減持對二級市場股價影響
      ,申請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獲得批準(zhǔn)。

      這種分配機制

      ,等于是基金份額持有人從基金管理公司分配股份減持所得
      ,轉(zhuǎn)為分配基金管理公司持有的股票,基金份額持有人要想退出投資
      ,主要途徑還是減持持有的股票份額
      ,最終還是從二級市場退出為主,并沒有改變減持退出的本質(zhì)
      ,但好處是可能股票份額持有人對于退出時機理解不同
      ,可以避免集中拋售帶來的短時期壓力,有助于股價的穩(wěn)定
      ,減少集中減持對股價的影響
      ,這是積極的一面。

      據(jù)媒體報道

      ,中國證監(jiān)會官員曾透露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IPO退出占比僅為12%
      ,2021年中國股權(quán)投資市場退出方式
      ,IPO退出占據(jù)絕對的主導(dǎo)地位,比例高達(dá)68.4%
      ,這種獨木橋式退出渠道
      ,二級市場成為了減持套現(xiàn)者的天堂,投資者每天面對最多的公告就是鋪天蓋地的減持公告,造成股價非理性大跌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
      ,成為投資者一個防不勝防的黑天鵝
      ,搞不好就會損失慘重。

      創(chuàng)投基金之所以選擇迫不及待地退出

      ,就在于部分創(chuàng)投基金投資短期化功利化
      ,他們一般選擇待上市公司投資,說的冠冕堂皇一點
      ,是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
      ,本質(zhì)上并不是什么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而是一種股權(quán)增值套利
      ,唯一指向就是沖著能否成功上市而去
      ,因此只要能夠減持實現(xiàn)盈利退出,一般不會遲疑
      ,解禁就會減持
      ,而且往往是頂格減持。

      在IPO 占據(jù)主流退出渠道下

      ,實物分配即使能夠暫時規(guī)避集中拋售的尷尬
      ,但是也要防止某些基金持有份額比較大,尤其是持股超過5%的大股東
      ,通過實物分配拆散持股
      ,反而成為規(guī)避持股5%比例限制,更加隱蔽的退出

      因此對于持股5%以上股東實施實物股票分配

      ,依然需要遵守5%以上持股大股東減持規(guī)定,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
      。????

      關(guān)鍵詞: 二級市場 退出渠道 上市公司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