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數字藏品行業(yè)爆火
,各平臺之間競爭角逐,出現了更多亂象行為
。
拉盤、假圖、侵權、炒作,在各個小平臺上屢見不鮮,而鋌而走險的最終棋無非落在“跑路”上,即p2p時代的非法集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指出,金融領域違法犯罪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網絡借貸、私募基金、以房養(yǎng)老等領域的犯罪案件仍高發(fā)多發(fā),打著元宇宙、非同質化資產(NFT)等新概念實施非法集資開始冒頭。以BIGVERSE為例,該平臺開設了錢包賬戶方便用戶充值購買數字藏品。但事實上,國內數藏平臺并沒有支付牌照,因此倘若用戶直接往其賬戶存錢,算是無證機構做支付業(yè)務,是名副其實的非法集資行為。
為了欲蓋彌彰,
BIGVERSE平臺聲稱是由平安銀行托管賬戶完成清分,并對接了人民銀行反洗錢系統(tǒng)。
然而,倘若整套支付體系都在平安內部,只需要轉到平安系統(tǒng)平臺,而非BIGVERSE平臺設置的錢包賬戶。可以說,不論是用戶資金安全,還是合規(guī)情況,都存在很大問題,這種類p2p模式很暴雷后,最終只會讓用戶血本無歸。其實,這已經不是Bigverse平臺第一次被質疑有問題。早在去年4月,Bigverse平臺就因該平臺用戶掛售侵權產品被控告,并飽受爭議。此前,Bigverse平臺還曾因建議收藏者倘若不愿出售藏品可將價格標高,被外界質疑其變相幫助炒賣數字藏品。可以說,Bigverse種種行為都疑似正在走P2P的老路。從2021年起,隨著元宇宙營銷新生,促進了國內外數字藏品平臺會飛速增長,甚至國內出現了萬物皆可藏的趨勢。一直以來,由于我國并沒有出臺明確法律法規(guī)允許數字藏品進行交易,因此數字藏品二級市場交易始終處于模糊地帶,并不被認為是完全合法的。在二級市場上,關于數字藏品交易
,各大平臺主要秉承以下兩種態(tài)度
,一類是完全不允許藏品二次流轉
,主要以以騰訊幻核、元視覺為代表
;另一類則是允許站內二次交易
,主要以Bigverse、唯一藝術為代表
。
Bigverse NFT數字藏品平臺作為一個二級市場,作品要想在上面進行售賣通常是根據拍賣形式進行的,而且交易價格都會通過比特幣和以太坊
,或者其他加密貨幣兌換
。
賣家也可以將自己定制的數字藏品出售給某一特定的人,以此來保護藏品的價值。
但很多人在買賣數字藏品時,卻發(fā)現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自如。
在提現方面,就存在著諸多限制
。Bigverse平臺表明小額提現可以實時到賬,但3萬元以上提現需要1個工作日到賬
,如果遇到節(jié)假日將會順延
。
毫無疑問,上述種種提現限制將可能造成交易資金在平臺內沉淀,那么誰來監(jiān)管這筆資金的安全性就變得尤為重要
。
換言之,為了幫助平臺做好清結算,Bigverse平臺賬戶體系主要分為實體賬戶和虛擬賬戶,實體賬戶用來管錢,虛擬賬戶則用來管賬。業(yè)務交易時,主要是虛擬賬戶之間賬來回變動,但資金其實并沒有變化。盡管Bigverse平臺一直聲稱安全可靠,但其實存在著很大的漏洞。就像前面提到的
,Bigverse平臺賬戶并不具備轉入資金的資質,倘若用戶使用,既不合規(guī)
,也可能造成資產損失
,無處申訴。
在黑貓、啄木鳥等投訴平臺
,搜索Bigverse數藏平臺信息,就存在著“提現不到賬”
、“下架已購買數藏產品卻不退款”等投訴
,主要集中在部分藏品存在交易風險、平臺吞錢等方面